書庫 簡介 目錄 A-AA+ 書簽 查字

             

长平之战,赵国为什么不启用李牧?│180

先秦历史故事(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)作者:李永田发布:青禾田讲古

2022-9-28 22:57

虽然说历史没有如果,但是不妨碍我们假设一下,那就是秦、赵长平之战时,如果赵国启用李牧为将,是不是就不会出现长平惨败?接下来的历史走向是不是就会截然不同?

其实仔细想想的话,这场战争还真轮不到李牧出任赵军主将。

李牧大破匈奴之战,因为历史记载上没有具体时间,所以现在我们不确定其发生在长平之战之前还是之后。按照李牧出动的兵力来看,应该是在长平之战之前,因为长平之战以后,赵国恐怕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放在边境了。但是即使是在之前,而且李牧获得了空前的大捷,其声威在边军中一时无两,但是估计在赵国内部的其他兵团中,声威要差很多。

而且相对来讲,李牧毕竟还是属于年轻一辈,其资历,还难以和廉颇、赵奢等名将相提并论,比起乐乘来,恐怕都要差一些。

站在后人的角度,我们当然知道,李牧一生的战绩是多么的辉煌,但是,当时的人们不知道啊。要知道,军中讲究能力,但是同样讲究资历啊。真要是让年轻的李牧担任赵军主将,还真不见得能让军中其他将领服帖。

那赵括呢,赵括应该也是年轻一辈啊?但是赵括是官二代啊,有个身为名将的父亲,赵括的起点当然和李牧不一样啊。别的不说,就凭赵奢的威望,赵括在赵军中,就是平趟啊。

要知道,在李牧之前和李牧刚刚崛起的时候,赵国军中可谓是群星璀璨啊,除了赵奢、廉颇等赵国本身的名将外,田单、乐毅、乐乘等从其他国家到赵国的将领,哪一个拿出来,都是一时之选啊。在这些人的光辉照耀下,李牧也就是从边军崛起的,不然,还真不见得什么时间才能轮到李牧崭露头角的机会?

当然,以李牧的绝艳之才,大放异彩的机会总会有的,只是时间上就不好说了。

李牧在赵国朝堂正式频频出现的时间,要到公元前246年左右。这个时间,已经是赵孝成王晚年了。不到两年,赵孝成王病死,赵悼襄王即位。

时隔不久,在佞臣郭开的陷害下,廉颇离开赵国,先到魏国,最后病死于楚国。

赵国名将的或死或走,使得朝中空虚,只剩下李牧支撑着赵军了。赵悼襄王也不得不越来越倚重李牧。

接下来的李牧,为了赵国南征北战,东挡西杀,几乎靠着一己之力,维持着赵国岌岌可危的千里江山。

公元前236年,赵悼襄王病死,其子赵王迁即位。这是赵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正式的君主了。

从赵武灵王开始计算的话,赵国的几任君主,可以说一位不如一位,一位比一位昏庸。

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,李牧还是殚精竭虑,运用手中越来越少、越来越弱的赵国军力,两度大败秦军。

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四年,赵王迁二年,秦王嬴政派大将桓齮huán yǐ率领大军攻打赵国,攻城略地,斩将夺旗。此战,斩杀赵国将军扈辄hù zhé及10万赵军。本来就兵微将寡的赵国,更加雪上加霜。

第二年,桓齮率领秦军卷土重来,直逼赵国都城邯郸。危难之中,赵王迁派李牧领军抵挡。可以说,如果李牧战败,赵国基本上就算直接灭国了。

因为赵国国内兵力太少,李牧不得不将边军主力抽调出来,加上邯郸城中仅有的一些兵力,组合在一起,在宜安这个地方,和秦军主力对峙。

面对着军容整肃,号称野战无敌的秦军,李牧仔细分析了战场上双方的形式。李牧认为,秦军在数量上占优势,而且兵源充足,同时又是连续获胜,士气高昂,如果直接和秦军决战,赵军势必吃亏,难以取胜,不如暂且坚守,避敌锋芒,先消耗一下敌军的锐气,等待时机成熟,再行反击。

于是李牧命令士兵修筑坚固的堡垒,固守不出。

面对李牧的刺猬战术,秦军主将桓齮进退维谷。直接进攻,死伤惨重,效果寥寥;围而不攻,秦国大军是在赵国的领土上,远离秦国本土,又不利于久战。

桓齮决定用计,围点打援,就是派大军装作攻打肥这个地方,目的是将赵军主力,从乌龟壳里引诱出来,然后在赵军驰援的过程中,在运动中消灭赵军。

桓齮大张旗鼓的调动包围着宜安城的秦军,然后亲自率领着大部的秦军,直奔肥城而去。赵国军中将领颇有些慌了手脚,建议主将李牧立刻率军救援。

没想到,李牧胸有成竹的否定了救援的建议。李牧认为,我们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,而应该将计就计,采用釜底抽薪之策,攻敌之所必救。李牧认为,现在秦军主力离开宜安大营,前去进攻肥城,那么他的大营中一定空虚,我们可以乘虚而入,攻占秦军大营,然后再返回头来,布下埋伏,消灭秦军回来救援的主力。

打開手機掃描閱讀

收藏 書評 打賞

上一頁
返回頂部